我們的故事

台南新營故事

由我們整理撰寫的、那些精心為您呈上的好看故事們。

閱讀 更多
台南新營故事

誰讓漢人變成台灣的大宗人口?—藥仔會社前的台南新營人都在幹嘛#15

還記得我們前面提到,顏思齊[1]的勢力由鄭芝龍接手嗎? 荷蘭人剛進台灣的時候,台南僅有少量荷蘭人和漢人,其他還是以平埔族居民為主。但在荷蘭人進佔台灣短短38年間,北起笨港乃至阿蓮一帶,漢人的移民轟然變成10萬人有。這10萬漢人,除了更壓縮平埔族的生活空間,使其同化或者遷往山裡與高山族人爭地以外,最大

閱讀更多 »
台南新營故事

不只番茄,原來這些也都跟荷蘭人有關—藥仔會社前的台南新營人都在幹嘛#14

說到「番」,現今我們熟知的「番仔」,是對原住民帶有貶意的歧視性用語,但最早的時候,「番」其實是用指「外來人」、「外國人」(指外面的人都沒受過文明開化,不知禮數)。 在台灣,「番」主要指的就是當時的荷蘭人(及少量來台經商的其他外國人)。俗稱「番仔火」(台灣霹靂火的經典台詞,大家都還記得嗎?)的火柴,是

閱讀更多 »
台南新營故事

台南獨特的「番茄沾醬油」文化是怎麼來的—藥仔會社前的台南新營人都在幹嘛#13

如果你是外地人、去過台南,當地的水果店很多都會提供現切水果盤的小吃,而你可能會訝異有些人的番茄水果盤,旁邊會附上一疊醬油讓人沾著吃!而且還不是單純的醬油,是混著「薑末」的「醬油膏」! 嘉義、高雄一帶,也都還可以看到這種吃法,甚至還有芒果青沾同樣醬料的吃法,只是薑末換成「蒜蓉」! 黃震南的《臺灣史上最

閱讀更多 »
台南新營故事

牛做為招攬大量『移工』的『牛肉』—藥仔會社前的台南新營人都在幹嘛#12

除了用於農耕和運輸,牛其實也被作為招攬中國「移工」的手段。前述甘蔗為東印度公司獲取驚人利益,公司賺了錢當然就想擴張賺更多,擴張就需要更多的員工,但台灣本島和飄洋過海的荷蘭人口稀少,最方便的當然是從鄰近的中國招攬。 要招攬,就需要端出「牛肉」——不,是以耕牛、耕地和金子利誘!想想,如果你是當時中國沿海

閱讀更多 »
Scroll to Top

新東舊時光 New Memories In OldDays

Skip to cont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