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營的二次崛起——藥仔會社前的台南新營人都在幹嘛#25
這個鐵路的選擇,明顯反映在新營的成長上,從行政區劃分中就可以看得出來!在日治初期,新營還只是一個小村落而已,行政區往往是隸屬於 #鹽水港 之下。 結果到了 #1920 年的區劃調整時,新營反客為主,藉由縱貫鐵路所帶來的發展成為區域中心!新設立的行政區跟著命名為新營郡,反倒開始轄管了鹽水及白河。同樣被
台南新營故事
由我們整理撰寫的、那些精心為您呈上的好看故事們。

這個鐵路的選擇,明顯反映在新營的成長上,從行政區劃分中就可以看得出來!在日治初期,新營還只是一個小村落而已,行政區往往是隸屬於 #鹽水港 之下。 結果到了 #1920 年的區劃調整時,新營反客為主,藉由縱貫鐵路所帶來的發展成為區域中心!新設立的行政區跟著命名為新營郡,反倒開始轄管了鹽水及白河。同樣被

台南在清領200餘年的期間,一直都是台灣 #最大的商港,#最高的商業、#行政中心,直到後來淤塞才漸漸被高雄港取代。 而此時的新營,還只是一個人煙稀少的聚落,並且是隸屬於諸羅縣治中,也就是嘉義,生活圈也是屬於嘉義的生活圈。 新營的崛起與劃入台南,還得等到 #日治時期。 前文中,我們說到新營最早是洪安雅

而正因為這次被擊潰、馘首的事件,讓日本發覺台灣並不好啃,不是他們認知中的軟柿子;1635年日本德川幕府實施 #海禁 ,更讓日本海商的活動中止,使得原先忌憚日本海商的荷蘭人有機可趁。 周旋於日本海商和荷蘭之間的,就是李旦、顏氏集團,在他們死後,由 #鄭芝龍 接手。正是因為當時 #嘉義、#台南 一帶,是

如果說荷蘭在被鄭成功擊敗前,最為頭痛的敵人;日本不是在馬關條約後才意圖將台灣納入自己的領地,而是在西元1600年前後,便已將台灣視為必須佔下的疆土,卻鎩羽而歸—— 這兩者之間的共通原因,便是台南的主要平埔族族群:#西拉雅人。 先說日本,他們並不是只在1895年後,才與台灣有關聯,早在1593年,豐臣

#連橫《#台灣通史》裡紀載鄭氏政權時,對僧人、道士的課稅:「僧道度牒:僧每名二兩,道士五兩,年徵兩百兩。」 僧人每人徵二兩銀子、道士每人徵五兩銀子,除了反映宗教人員在那個時代口袋頗豐以外,還反映了在當時的民間,做道士肯定比出家為僧來得受歡迎,需求更高,賺得更多,自然繳稅需繳僧人2倍以上,與人民百姓的

一般人對台南的印象,通常有3個第一:開發最早、小吃第一、古蹟最多。 開發這點,從我們前文所爬梳的史料可知,台灣最早開發的地方應該不能算是台南;小吃方面,我們不能妄下定論。是故,只有古蹟最多這屬於客觀事實。 而台南滿滿的古蹟中,有許多都是跟宗教有關的文化建築,不說台灣人最熟悉的媽祖廟,就提現在儼然成為

上篇提到,虱目魚被叫「國姓魚」可能不是像民間傳說所說,而更可能是因為台灣的養殖業最早就是來自鄭氏政權,並且養的就是虱目魚! 其時清朝因鄭氏意圖反清復明,嚴禁人民移渡台灣,切斷對台貿易,封鎖台灣的經濟,這樣原先從中國而來的魚獲、魚種都沒了,台灣的糧食頓時少了重要的一環。 鄭氏政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便教

鄭氏政權帶來的影響,還有其餘我們熟知的台南景緻:鹽田和魚塭。 現今我們去台南旅遊觀光,通常會去七股或井仔腳欣賞鹽田,會去各知名攤商吃虱目魚粥,肥美酥脆的煎虱目魚肚更是各家獨門的絕活。但遊客可能不知道的是,這些東西在台灣已經發展了近400年,可以說是台灣近代歷史的見證者了。 1665年,鄭成功的參軍

1661年3月至隔年2月,不到1年的時間,荷蘭人就簽下投降協議,全面退出台灣,台灣正式進入鄭氏政權,設立一府二縣 ,為 #郡縣制 在台灣的濫觴。 熱蘭遮城、一鯤鯓,也因鄭成功的進駐和病歿,改稱「#王城」 和其故鄉名「#安平」 。 鄭氏引進更多的漢人移民,實施屯田墾殖政策,使台南迅速發展

上篇我們說到 #鄭芝龍 為台灣帶來大量漢人移民。 光是第一波的數萬移民,就讓台灣的社會結構頓時以漢人為主流。而這也成為日後其子 #鄭成功 與荷蘭人相爭的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