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故事

藥仔會社故事

由我們整理撰寫的、那些精心為您呈上的好看故事們。

閱讀 更多
藥仔會社故事

戰敗後隨日遠去的藥仔會社餘暉—甜與苦、毒與藥」藥仔會社的起落#8

1945年,美國終於在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報復性、逼迫性的「小男孩」和「胖子」原子彈,同年8月15日,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,日本在台政府及在台日人,將全面退出,由國民政府接管台灣。 日本人走了,滿山的藥樹卻帶不走;同樣帶不走的各藥廠也紛紛被國民政府接收,包含藥仔會社。 但國民政府接收到的,已是被盟軍

閱讀更多 »
藥仔會社故事

藥仔會社後的台灣漢藥風潮—甜與苦、毒與藥」藥仔會社的起落#7

日治時期的台灣,除了日本政府殖民政策下扶植的西方醫藥體系,一直都保有民間流轉的草藥、膏藥、藥丸的隱線。而販售漢藥材的漢藥店更是從明代便已開始發展,尤其舊稱「府城」的台南,為發展之先驅。 1930年代後,因國際戰爭情勢、以及藥物的敏感性,日本逐漸被國際監控限縮古柯鹼的產銷,這時在台灣種植生產的古柯鹼產

閱讀更多 »
藥仔會社故事

日治時期的萬靈藥「仁丹」—甜與苦、毒與藥」藥仔會社的起落#6

台灣的產業發展是一環扣一環,所有的事物也許未必是以台灣獲利為出發點,但經過這些歷練,最後都被台灣釀成了自身的甘味與良藥。而這個有趣卻意義非凡的開端,就從一個現今看似平凡的新營啟始。 說起台灣自身的藥業,看起來跟獨尊古柯鹼的藥仔會社無關,實際上若無古柯鹼,就沒有後來的金雞納,沒有金雞納,也就沒有後面日

閱讀更多 »
藥仔會社故事

漢藥廠的後浪推前浪—「甜與苦、毒與藥」藥仔會社的起落#5

不同於其他投資企業,僅在台灣種植古柯林場,或粗加工廠,仍需將原料運回日本精煉;藥仔會社除了林場以外,本身即具能夠提煉古柯鹼的工廠。 儘管薪資結構台人低於日人,這些產業技術的引進、醫藥人員的經驗歷練,甚至因藥瓶的需求,帶動了「玻璃」產業[1],終究還是為台灣帶來成長與發展。 隨著藥仔會社的成功,其後除

閱讀更多 »
藥仔會社故事

甜與苦、毒與藥的雙面性—「甜與苦、毒與藥」藥仔會社的起落#4

還記得前文提到的,藥仔會社最大的股東,實際上就是新營糖廠嗎? 這兩間同在新營,距離僅2KM不到的日本政府培植的企業,一顯一隱,互為表裡;糖業是表面上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的出口大宗業務,而藥廠因古柯鹼的敏感關係,常常都是隱密活動,表面上也不是由政府成立的「國營企業」。 實際藥仔會社的社長為「高橋是賢」,其

閱讀更多 »
藥仔會社故事

昭和台灣的古柯鹼與金雞納狂潮—「甜與苦、毒與藥」藥仔會社的起落#3

「一間藥仔會社勝過三間糖廠。」 說是「遠東最大」,昭和時期的台灣,藥仔會社的產值到底有多高?由這句在老一輩新營在地人口中相傳的話語,也許能夠一窺其盛況。 「糖」是一般認知日治時期台灣最具經濟效益的產業,但光是一間藥仔會社的經濟產值,就高過三間糖廠。尤其時逢戰爭世代,軍用麻醉藥劑等,肯定是全世界的剛需

閱讀更多 »
藥仔會社故事

南臺灣曾經滿山都是古柯鹼—「甜與苦、毒與藥」藥仔會社的起落#2

現今白河的山坡地上,是整片的柑橘樹,冬季時,滿山金黃;但在100年前,這裡是滿山紅白相間的綠樹,古柯樹的林地。在當時,所謂的「藥仔」,指的就是「古柯鹼」。 1920-30年間的南台灣,不僅白河,嘉義社口一帶,也種著上百甲的古柯林。 現今常人聞之色變的古柯鹼,歷史悠久,實際上曾是印地安人的「檳榔」,是

閱讀更多 »
藥仔會社故事

新東舊老宅曾是遠東最大藥廠的員工宿舍—「甜與苦、毒與藥」藥仔會社的起落#1

如今的台灣,已是享譽國際的醫藥王國,而台灣醫藥產業的起始,普遍認為是日治時期。尤其製藥產業,其濫觴即為1923年在新營成立的「台灣生藥株式會社」,台灣人慣稱為「藥仔會社」(後文皆以「藥仔會社」稱之),這是許多台南、新營在地人都不知道的過去。 新東舊時光,是這當時遠東最大的製藥廠,僅存的公有原建物,為

閱讀更多 »
Scroll to Top

新東舊時光 New Memories In OldDays

Skip to cont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