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故事
藥仔會社故事
由我們整理撰寫的、那些精心為您呈上的好看故事們。

甜與苦、毒與藥—藥仔會社的起落
如今的台灣,已是享譽國際的醫藥王國,而台灣醫藥產業的起始,普遍認為是日治時期。尤其製藥產業,其濫觴即為1923年在新營成立的「台灣生藥株式會社」,台灣人慣稱為「藥仔會社」(後文皆以「藥仔會社」稱之),這是許多台南、新營在地人都不知道的過去。 新東舊時光,是這當時遠東最大的製藥廠,僅存的公有原建物[1

最後的餘光—藥仔會社的起建背景與高橋父子#18
說來有些諷刺,日本政府在20世紀初期,曾通過立法禁止進口和製造鴉片,因此當局希望發展一種新的痛覺鎮痛藥,以替代鴉片。古柯鹼作為一種有效的痛覺鎮痛藥,在這方面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廣。 尤其明治維新後,日本政府開始大力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,希望透過發展工業和商業來增強國家實力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古柯鹼作為一

日本膨脹的縮影—藥仔會社的起建背景與高橋父子#17
國史館王學新的論文[1]中也指出: 在毒品方面,1939 年間由外務省條約局第三課長西村熊雄發給駐廣東陸軍宮本大尉之「有關臺灣生藥、古柯鹼向廣東運出之件」,得知當時古柯鹼是經由拓務省許可由臺灣總督府來指令生產。該次輸出之數量為 50 公斤,每公斤價格為 350-500 元以內。據 1948 年 11

能夠自產自銷古柯鹼就有說話的權力、戰爭的能力—藥仔會社的起建背景與高橋父子#16
然而,日本和台灣的情況剛好相反,雖然古柯鹼的價值更高了,生產和銷售卻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和監管。 此外,1930年代當時日本面臨許多挑戰,包括:經濟大蕭條、地方自治運動、勞工運動、左翼運動等。這些挑戰使得日本政府在政治、經濟、社會等方面都面臨著困難。此外,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,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模式也

古柯是金—藥仔會社的起建背景與高橋父子#15
前文我們一再提到藥仔會社在1922年成立後迅速崛起,成為當時台灣最大的藥廠之一,甚至經濟價值高過糖業800倍。這個章節,我們就要來爬梳1920-1940年間,這20年的時光裡,古柯鹼在日本、在世界的價值,讓各位讀者能夠感受古柯鹼對於當時的日本政府來說有多重要。 當時古柯鹼的國際價格大致上可以分為2個

代父深耕的萬能長子高橋是賢的糖藥策略(下)—藥仔會社的起建背景與高橋父子#14
要注意的是,古柯鹼在國際間的價值不但沒有一落千丈,反倒水漲船高,其仍是醫用麻醉劑的主要成分之一,也受到許多民眾的需要。這些需求,在古柯鹼成為管制類物件之後,紛紛轉往檯面下交易,價格反而被炒高,近似於鴉片被禁之後的情況。 所以,古柯鹼在1930年後還有沒有銷路?當然有,而且價值更高,只是日本已經被嚴格

代父深耕的萬能長子高橋是賢的糖藥策略(中)—藥仔會社的起建背景與高橋父子#13
其時派來台灣建立藥仔會社,為日本政府執行古柯鹼國有計畫的高橋是賢,其策略很明顯,就是以台灣已經發展的製糖業,傾注資源,將藥仔會社帶起來。無論是從安部幸商店那購來的原先預定要做其他用途的糖業所有地,又或者能夠擔起運輸之責的糖鐵,乃至於以鹽糖資本大力投資,都可以看到這「以糖養藥」的策略。 而藥仔會社的古

代父深耕的萬能長子高橋是賢的糖藥策略(上)—藥仔會社的起建背景與高橋父子#12
若說高橋是清已經在明治維新以來的軍國主義上轉向,專注於經濟層面,他的長子高橋是賢就更接近一個實在的企業家。與高橋是清幾乎一輩子奉獻給日本政壇不同,高橋是賢一生幾乎不參與政治(儘管往來的也都是政商名流),專注於企業的經營。 相較於他名滿天下的父親,現今留存關於高橋是賢的資料並不多,我們只知道他受父親的

無可遏止的「二二六」事件—藥仔會社的起建背景與高橋父子#11
然而,雖然長子高橋是賢的加入,為高橋是清暫時緩和了主戰派的激進行動,卻因1930年代後,國際大量限縮古柯鹼的產銷,尤其是針對日本,讓當年裁軍埋下的禍端再起[1],高橋是清仍是在「二二六事件[2]」中,因裁減軍費被主戰派打為阻礙日本進步發展的「保守派」而被刺殺。 高橋是清跟福澤諭吉不同,高橋是清待過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