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故事

日式建築故事

由我們整理撰寫的、那些精心為您呈上的好看故事們。

閱讀 更多
日式建築故事

舊「日」拾光——新東舊時光的日式建築工藝巡禮

説到日式建築,大家可能會想到木造、和室、榻榻米、廊台(緣側)等經典元素,你可能會浮現青田街那一區的典型建築,又或者我們新東舊時光的日式宿舍的模樣。 然而,大家所熟悉的總統府,前身為「台灣總督府」、又或者充滿華麗巴洛克歐風的台中火車站,這些相當「洋派」的建築,也是出於日本人之手,是不折不扣的「日式建築

閱讀更多 »
日式建築故事

房屋的骨架:結構的日式工藝—新東舊時光的日式建築工藝巡禮#4

說起一棟建築要能屹立,肯定是需要先穩固結構,有了結構之後,才能搭建其他各部件,就像人一樣,骨架要先確立,才衍生血肉。 日式住宅建築,結構由下至上可分為 4 個部分組成:基礎、床組、軸組、小屋組(屋架) 。以柱(高)、桁(縱)、樑(橫)所搭接組成的「在來軸組工法」為日式住宅的最大特色。 #基礎 基礎就

閱讀更多 »
日式建築故事

新東舊時光的外貌—新東舊時光的日式建築工藝巡禮#3

屋身外部為 #簓子下見,內部為 #小舞壁(即 #編竹夾泥牆) 。簓子下見配合雨淋板角度作痕刻,使之與雨淋板密接,增加防雨作用;建具的部分,原有之襖、障子門、舞良戶、出窗及欄間保存完整。 地坪的部分,於原有地坪上方因使用需求改為其他鋪面,下方仍留有原先之榻榻米。 原為坐擁庭園的標準日式住宅,庭園留有多

閱讀更多 »
日式建築故事

新東舊時光的前世與今生—新東舊時光的日式建築工藝巡禮#2

新東舊時光,前身為曾經的「#遠東最大」的員工宿舍。 大正 12 年(1923 年),日本三共製藥在台南新營設立關係會社「#臺灣生藥株式會社」(當地居民俗稱「#藥仔會社」,關於藥仔會社的成立背景,可參考 #藥仔會社 其他文章),本建築為當時臺灣生藥株式會社之日籍員工單身宿舍,被國民政府接收後,改為台南

閱讀更多 »
日式建築故事

舊「日」拾光—新東舊時光的日式建築工藝巡禮#1

説到 #日式建築,大家可能會想到木造、和室、榻榻米、廊台(緣側)等經典元素,你可能會浮現青田街那一區的典型建築,又或者我們新東舊時光的日式宿舍的模樣。 然而,大家所熟悉的總統府,前身為「#台灣總督府」、又或者充滿華麗巴洛克歐風的台中火車站,這些相當「洋派」的建築,也是出於日本人之手,是不折不扣的「#

閱讀更多 »
日式建築故事

開放與自在:緣側—日式建築的內在美#6

大家看小丸子的時候,還記得他們乘涼喝茶吃點心的時候通常都坐在哪嗎? 傳統的日式建築,面對庭院的那一側,通常有一條以木板鋪設的高架走廊。它既是向外通往庭院的空間,也是提供坐著休息放鬆的地方;夏日乘涼,冬日曬太陽,是日本傳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空間。 這個空間叫做「#廊台」,是簷廊的一種,日本稱為「#緣側

閱讀更多 »
日式建築故事

覆甲的壁體:雨淋板—日式建築的內在美#5

新東舊時光之外牆為「#簓子下見」。 相對於「#南京下見」,簓子下見為臺灣日式建築常見之外牆形式,多用於住宅等小空間,作法以符合雨淋板斜度刻痕於方形角木,再押覆於雨淋板上固定。   內牆為「小舞壁」,即編竹夾泥牆,為一般日式住宅常見之構造,早先已多有介紹。做法為竹材經緯相列,間距約1公分,以

閱讀更多 »
日式建築故事

「建具」是『開』也是『閉』—日式建築的內在美#4

在日式建築中,於開口部的隔板稱為「#建具」(たてぐ),日式建築多以推拉門作為隔障,推拉門又分為「#障子」(しょうじ)、「#襖」(ふすま),加上上方的「欄間」(らんま)及「鴨居」(かもい)、「敷居」(しきい)成為一體。 「障子」及「襖」雖然同樣都是指拉門,卻有不同的意義,「障子」是中介/轉換的意思,而

閱讀更多 »
日式建築故事

人在的地方就是「居間」—日式建築的內在美#3

「居間」(いま)顧名思義是「現在」,意涵是「我現在所處之地」。現在多半被翻譯為Living Room or Drawing room,即「客廳」。但在日本的傳統中,行住坐臥都在一間,並無專門區分日常生活空間與睡覺的空間。 而「座敷」是只要鋪設榻榻米的空間都可以稱做座敷,因此「居間」也是屬於「座敷」的

閱讀更多 »
日式建築故事

床之間的台式混搭風味—日式建築的內在美#2

上篇談茶聖千利休的四疊半宇宙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主位的後方,還有著一個叫做「床之間」的地方。 床之間(日語:とこのま)又稱 #凹間,正式名稱為床(とこ),台灣人稱作「#壁龕」是日式建築裡和室的一個裝飾空間,也是辨識主位的最好指標,因為緊臨床之間、背對床之間,在身後是一個安全空間的位置,一定會留

閱讀更多 »
Scroll to Top

新東舊時光 New Memories In OldDays

Skip to cont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