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時為了戰後的和平,加上戰爭所造成各國無力負擔軍備競賽,因此達成了美英日海軍的裁軍共識——日本國內其實在連續多年征戰後,政府財政已經油盡燈枯,裁軍本有必要。並且由於條約確保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,日本撤出山東、放棄「二十一條[1]」,再加上英日同盟關係結束。
這對日本主戰尚武一派的人馬來說,這可是違背明治維新以來富國強兵、實現大日本帝國願景的一大挫敗,高橋的領導也受到了挑戰,甚至是到了有可能叛變的程度。
這時候日本政府極需一個能夠樹立威信,並成為穩定經濟來源的新項目。可以說,高橋是清的首相經歷、華盛頓會議的影響,徹底催生促成了藥仔會社的建立,因為早在1917年他們已經看到台灣栽種古柯鹼的潛力,接下來只需要全力使其規模化、企業化。
以此經費再投注到裁減後的軍備及民生,如是,當能轉移華盛頓會議大量減少軍事和侵略活動協議,對主戰派的那刺在喉的鯁。
執行這個任務的人,就是他的長子高橋是賢。
[1] 「対華21ヶ条要求」:1915年簽訂。日本向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提出的條約,要求中方讓日本控制山東、滿洲南部、內蒙古東部的發展,中央政府在政治、財政和軍事方面須聘用日本人作顧問等,幾乎等於日本實質統治山東、滿蒙領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