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臺灣曾經滿山都是古柯鹼—「甜與苦、毒與藥」藥仔會社的起落#2

現今白河的山坡地上,是整片的柑橘樹,冬季時,滿山金黃;但在100年前,這裡是滿山紅白相間的綠樹,古柯樹的林地。在當時,所謂的「藥仔」,指的就是「古柯鹼」。

1920-30年間的南台灣,不僅白河,嘉義社口一帶,也種著上百甲的古柯林。

藥仔會社的古柯農場一景。珍貴老照片來源:劉家祿後代提供。未經許可請勿轉載、變造。

現今常人聞之色變的古柯鹼,歷史悠久,實際上曾是印地安人的「檳榔」,是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聖草,也曾經是「可口可樂」的原料之一,更曾經被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推薦做為嗎啡及酒精上癮的替代品。

更不用說,古柯鹼曾經是最重要的醫用麻醉藥物,是不可或缺的戰備資源。只是遭到濫用,才沾染了汙名。

1923年藥仔會社正式創立營運,其主要製造生產出口的便是「古柯鹼」及「奎寧1」。當時台南白河崎山和竹門,為其原料林場,栽植面積最大,達184甲 。嘉義方面,則是後來進駐的「星製藥株式會社」(後文皆簡稱「星製藥」)所有2

而藥仔會社的最大股東,就是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(後文皆簡稱「新營糖廠」),即現今的「新營糖廠」;藥仔會社之所以會建立在新營,除了鄰近林場外,最重要的是因此處有著運糖鐵路和其餘鐵路網的交會,集運輸之大成。

藥仔會社的歷史,實同為新營糖業與鐵路發展史的極佳見證。

  1. Quinine, 瘧疾主要的預防與治療用藥。 ↩︎
  2. 嘉義中埔社口林場在1930年代後,星製藥進駐,儘管植栽面積少於藥仔會社,總生產量已高於藥仔會社。 ↩︎

閱讀
更多

Scroll to Top

新東舊時光 New Memories In OldDays

Skip to content